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评论网 » 正文

【渝论】两江评 |“真医生”假科普?互联网医疗亟待规范化

“每天科普一个医学小知识,你真的会洗头吗?”……近年来,网络医疗科普类短视频颇受用户关注,甚至有短视频教学医疗科普类短视频如何发布、引流,以至于用户只需搜索疾病名称,全国各地的“名医”就会出现在短视频里。但部分博主并没有行医的资质,其科普内容也存在问题,打着科普名号,进行“圈钱”的行为,层出不穷,医疗科普短视频乱象当休矣!

对于不具备专业基础知识的民众而言,科普短视频以案例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呈现医疗知识,通俗的语言也更易让民众接受。因此,医疗科普短视频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规范且专业的科普短视频,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满足民众获取专业健康知识的诉求,引导民众健康生活,另一方面也有助缓解医疗资源紧张。

然而“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对传播内容的真实与科学性负责。部分博主披着“白大褂”的皮,实则打着“引流带货”的算盘。“每天一头蒜,让你远离癌症”“骨头汤补钙”“绿豆汤抗癌”……发布者往往没有专业医学知识背景,夸大事实,只是为了蹭流量,进而引流到个人粉丝账户,最终实现带货圈钱。

增大健康担忧,扩大健康焦虑,有违医学伦理,涉嫌违法犯罪。“老人不这样吃饭会出问题”“吃1克就丧命”……这样的标题在短视频平台层出不穷,部分博主盲目追逐热点话题,配以猎奇的文案赚流量,扩大健康焦虑,毫无医疗科普的专业性与权威性。不少网友对所谓的“专业”缺乏分辨力,容易将轻信转化为行动。部分博主抓住民众的“担忧”心理,扩大“焦虑”,变相地推介产品。《医疗广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不得以医疗咨询类栏目或者节目发布或者变相发布医疗广告。用医疗行业的公信力为个人流量背书,触碰底线的行为,终将被法律制裁。 全椒新闻网

医疗科普短视频事关群众生命健康,必须严守科学底线。如何兼顾医疗科普视频的科学性与趣味性,为创作者提供合理合规激励,需要相关方继续在优化审核推荐机制、完善创作支持政策、斩断灰色利益链等方面多探索:平台要建立严格的医生及医疗机构认购标准,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标准;民众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擦亮眼睛;卫健委等部门要铁腕治理,对非法医疗问题进行打击,做到良币驱逐劣币。只有多方携手,才能为真正优质、硬核的医疗科普厚植创作传播土壤。

作者:石梦琦(实习)

上一篇:暂无
下一篇:暂无

相关推荐


两江漫评 | 课间不容画地为“牢”

近日,多个与“中小学生课间圈养”相关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此前,山西一位老师在社交平台上吐槽: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引发不少共鸣。

两江评 | 17+11=8?安全账不能这么算

10月27日,深圳欢乐谷过山车“雪域雄鹰”项目发生车辆碰撞事故,当晚,园方发布通报称事故造成8人受伤。而29日晚,南山区委宣传部发布的通报表示:除了由120急救车送往港大深圳医院救治

二维码
友情链接: 湖南律师 成都刑事律师网 汕尾律师 杭州请律师 杭州合同律师 杭州法律顾问 杭州淳安县律师 石家庄律师 太原律师 承德律师 葫芦岛律师 淄博律师 河南律师 商丘律师 驻马店律师 百色律师 绵阳律师 乐山律师 深圳律师 苏州律师 襄阳律师 泰安律师 乐清律师 嘉兴律师 湖州律师 长兴律师 杭州免费法律咨询 杭州钱江新城律师 杭州婚姻家庭律师 柴桑区律师